《中国天文年历》显示,北京时间7月23日5时零分,“大暑”节气正式登场。作为中医“冬病夏治”方法之一,三伏贴近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。不过,接受采访的医生表示,三伏贴不是“想贴就能贴”,高温天气养生仍需谨慎。
三伏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。夏季三伏日,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,根据中医“天人相应”的观念,此时人体阳气最旺盛,经络气血流注也最旺盛。在这个时候,将生姜、白芥子等辛温的药物研为细末,用药汁调匀,制成药饼,贴在疾病相应的穴位上,通过药物的经皮吸收,刺激局部经络穴位,激发全身经气,可以达到振奋阳气、温通经络、祛除寒邪的作用。
不过,三伏贴并不是适合所有人。“三伏贴比较适合慢行呼吸道系统疾病,如哮喘、反复感冒的病人。”重庆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王竹行告诉记者,“三伏贴是治疗疾病的一种辅助方式。”
↑头伏治“冬病”。(陈彬 摄)
尽管三伏贴适合虚寒型疾病的治疗,但这类患者中也有禁忌人群。如糖尿病患者、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症状严重者、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到了肺气肿阶段的患者、肺结核患者、湿热型胃痛患者,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、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,或患有支气管扩张、本身为特殊体质、有接触性皮炎等的患者以及孕妇,都不适宜贴三伏贴。
王竹行强调,对症治疗非常重要。近年来,一些不法商家在网上随意售卖三伏贴,还有一些小诊所、药店等夸大冬病夏治的效果,打着“包治百病”的幌子售卖药品,误导了群众对冬病夏治的理解。
俗话说: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,高温天气,人体出汗多,消耗大,各种不适也随之而来。除了不能乱贴三伏贴,夏季养生还有很多学问。
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前两天收治了一名高温中暑昏迷不醒的患者,送到抢救室时体温高达42摄氏度,开始出现血压下降、意识深度昏迷、伴有抽搐等症状。重庆市急救中心急诊科主任黄健提醒,中暑后应及时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平卧休息,给予含盐清凉饮料,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,纠正水、电解质平衡紊乱。如果病人的肌肉发生不自主的抽搐,不要试图喂液体给他补充水分。如果发生呕吐,请翻转病人的身体使其侧躺,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。如果病情严重,立即拨打急救电话。
重庆市中医院肺病科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徐萍利提醒,高温天气吹空调易导致咳嗽、头晕乏力、流鼻涕等症状,如果出现咳浓痰情况,就应考虑呼吸道感染,要及时就医。对于患有呼吸系统慢性的支气管炎、哮喘、肺气肿等疾病的患者,室内温度保持在26至28摄氏度为佳。
重庆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杨小军表示,高温天气一定要按时补充水分,适当饮用一些盐水。因为高温作业时,消化液分泌减少,消化酶活性和胃酸度降低。胃肠道的收缩和蠕动减弱,吸收和排空速度减慢,唾液分泌明显减少,淀粉酶活性降低。再加上消化道血流减少,大量饮水使胃酸稀释。这些因素均可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不良,胃肠道疾患增多。
专家提醒,高温季节里要防暑避暑,注意防晒,不要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。同时,及时补充水分,适当吃一些香蕉、莲藕等富含钾的水果蔬菜。
痛风频繁发作的原因有哪些呢?
可以有效治疗风湿的药物有哪些
钟山十佳风湿性关节炎医院医院
花溪看风湿性关节炎效果较好的医院
治疗风湿病多少钱?
昆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专业医院怎么治类风湿